COVID-19會是那顆讓VR普及的小行星嗎?

遙想2016年,那個我們稱之為「VR元年」的四年前,爆發了一波VR熱潮。VR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,做頭戴式裝置(HMD)的、做VR內容和應用的,只可惜,VR的普及並沒有實現。真正的問題,可能不是「VR只是一波科技業和創投的炒作」,而是「VR普及究竟什麼時候會實現」?或許,這個契機已經悄悄地到來。

新冠病毒爆發至今,歐美各國進入大隔離時代,大家足不出戶,工作透過遠端協作軟體,也使得Teams和Zoom(可能差不多了,因為資安後門爭議鬧很大)逆勢崛起。但,靠這些軟體就夠了嗎?先不管工作了,在家避難少了很多娛樂,不能出國小旅行,就連踏青都危險,有些人倡導藉機多閱讀(喬治RR馬丁說他要趁著隔離寫完《權力遊戲》小說,真是福音啊),Netflix、Pornhub等影音串流平台,都在蹭「在家娛樂」的紅利,用戶大增。但,這樣真的滿足得了人類的慾望嗎?


新冠病毒,會是這顆小行星嗎?

在進入主題之前,先快速複習一下高中學過的演化論吧。大家記得恐龍怎麼滅絕的,哺乳類如何稱霸地球的嗎?要是,沒有 6,600億年那顆撞上墨西哥灣的小行星,恐龍或許就不會滅絕,恐龍沒消失,就輪不到哺乳類崛起,那或許,今天的現代智人和人類文明也根本就不會出現了。

另一個重點,哺乳類和恐龍是「同時存在」的,並不是恐龍滅絕才讓哺乳類誕生。哺乳類早在 約2億1000萬年前的三疊紀晚期 就已經出現,只不過一直是地位低下的譜系,而體型小的哺乳類,度過了這次的危機,而恐龍沒有,小行星撞地球,為哺乳類的崛起製造了一個「契機」,就像那句老話——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。

我不是科普作家,會提物競天擇和地球古生物史,是為了拿來類比科技的演進。

或許,這波疫情會逼著我們和科技公司思考一件事,電腦和手機這樣的「螢幕」,真的夠嗎?解析度再高、做得再怎麼漂亮,終究還是二維的平面啊。想著想著,一個現成的答案浮現在大家的眼前——虛擬實境頭套,HMD,一個充滿沈浸感、高解析度的三維螢幕,不是一直都在那兒嗎?

我們先回到現實吧。新冠疫情造成的學校停課、在家上班,種種不方便的隔離措施,這樣的生活和經濟動盪,會延續多久?新聞說,COVID-19病毒疫苗可能最快還需要兩年。兩年,除了比誰的預備金準備得多,不去思考要怎麼乘逆勢成長的公司,才是傻瓜。

所以,HTC推出了VIVE Sync,實現VR虛擬會議,把視訊會議從二維帶入三維世界。前陣子HTC才結束的 2020 HTC VIVE 虛擬生態大會 就是一次成功的應用。

其實,不僅開會,VR的應用場景可以很廣泛,凡是被疫情影響的活動,都可以在虛擬實境中實現。比如疫情使得 許多歌手和樂團的巡迴停辦,而他們紛紛都轉到Twitch直播。直播擋得了一時,擋不了一世,畢竟,演唱會的魅力,在於參與和體驗,比起YouTube或Twitch,虛擬實境的沈浸體驗,會是更好的現場替代方案。或是,學校停課改為線上授課,VIVE Sync都可以線上會議了,授課哪會是技術門檻?還有,許多國際博物館關閉、大型藝術展覽停辦,改由VR展出,當然也可以啊。

其實,MOR虛擬實境博物館,VIVE早就做好了。

Apple:最新進場的VR玩家

如果說,新冠病毒是那顆小行星,VR則是正準備崛起的哺乳類,目前場上的老玩家,大家都認識。除了HTC VIVE,還有臉書的Oculus、做了Steam和《戰慄時空:艾莉克絲》的Valve,以及Google和Microsoft等等。但是,最近出現了一號新玩家,聲勢頗大,那就是Apple,沒錯,就是那個想從爬蟲類跳槽哺乳類的Apple。

稱霸手機的Apple,以Mac電腦、iPad平板,以及一些穿戴式裝置聞名的公司,如今也想進入VR這個戰場。他們先是在2019年10月的時候,收購了一家在做實時動態捕捉的英國新創公司IKinema,這幾天又花了1億美金,收購了NextVR。

NextVR,是一家做VR演唱會和VR運動賽事直播的虛擬內容廣播公司,這間VR新創,經歷了種子輪、A輪、B輪,一共拿了超過1億美金的融資,如今再被Apple以1億美金買下,還續聘大部分工程師,並將他們轉移到Apple Cupertino總部,看來,Apple要跨足VR是玩真的。

這麼一來,VR場上的老玩家得開始緊張了。蘋果,在許多創新市場都不當先鋒者,畢竟槍打出頭鳥,對的時機更重要。因此,身為晚到的玩家,蘋果可能看準了入場時機,後進場未必追不上,不當第一人,但當第一名,這是Apple一貫的玩法,瞧瞧智慧型手機吧。

不過,Apple的加入,或許也對整個VR生態系是一件好事。某種程度來說,會加入VR產業,代表VR已經成熟到是一塊Apple也想吃的餅了,至於VR的普及,會不會因為疫情而加速普及,新冠病毒,究竟會不會是那顆小行星?我們也只能再讓子彈飛一會兒了。

訂閱電子報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