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「迷戀」,大家應該多少都有點經驗。比如說,小時候我們總會在每週同一時間坐到電視前面,期待偶像主持的節目開演;抑或在收聽電台時,被其中一首歌曲吸引,進而迷上整張專輯,開始好奇創作者背後的故事。
日本生物學教授福岡伸一(Shin-Ichi Fukuoka)執行迷戀的方式有點特別。他用一次次旅行追蹤偶像遺留的足跡,閱讀大量文獻了解對方生平,甚至到處展示自己製作的複製品……奇的是,福岡瘋狂追星的舉動,讓他受到國際上眾多美術館、藝術中心認可,他的複製畫展不只曾巡迴東京、紐約等地,最近也在VIVERSE元宇宙虛擬空間舉行線上展覽。
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
證明一對「哥倆好」
誠如前述福岡教授的個性,他當年接觸微生物學的開端,也很與眾不同。在別人將眼睛貼在顯微鏡窗口,努力想找出蛛絲馬跡的同時,福岡把包袱款一款,竟就這麼飛到荷蘭去了。
荷蘭,是微生物學之父雷文霍克(Antoni van Leeuwenhoek)的故鄉。透過這趟旅途,福岡彷彿又回到17世紀荷蘭黃金時期,跟在雷文霍克的屁股後面,看科學在400年前如何發展。就在這個過程中,福岡發現了怪怪的地方,明明雷文霍克在著作裡一再表示自己並不擅長繪畫,那麼書裡那些精緻的微生物插圖,究竟是從哪來的?
秉持著科學家精神,福岡繼續深入調查,發現雷文霍克與荷蘭國寶級畫家維梅爾(Johannes Vermeer)關係匪淺,兩人住的地方很靠近,且維梅爾於西元1676年過世,遺產都是由雷文霍克代為處理。他想,維梅爾本身經常運用暗房的成像技術來輔助繪畫,而鄰居雷文霍克恰好是光學領域的一把好手,兩人之間有一些交換技能的互惠關係,好像也不是什麼意料之外的事。
可惜維梅爾做人低調,不像其他畫家總愛畫個自畫像、寫日記什麼的,貌似也沒幾個朋友,導致後人無法參考別人對他的描述、從側面描寫他的為人,實在是個謎一般的男子。雖說現存資料難以證實福岡的「哥倆好」猜想,他卻在蒐證的過程中得到莫大的樂趣 — — 福岡深深地被梅維爾畫中的世界給吸引了。
兩幅維梅爾作品,左邊的《天文學家》和右邊《地理學家》目前都被認為是以雷文霍克為主角的畫作;要知道維梅爾畫一幅畫的時間是以「年」當作計算單位,來往這麼久,哥倆感情好像是真的不錯。(來源:Wikipedia)
藝術史上數一數二的神秘男
不僅讓後世沒辦法找到他的個資,維梅爾留下的作品也寥寥可數,目前全世界只有37幅畫確定是他的手筆。可這37幅畫裡,每一幅的價值都超越金錢,締造讓國際上各大美術、博物館都競相收藏的傳奇地位。
用福岡的話來形容維梅爾作品的魔力,那是:
「維梅爾畫裡的事物,就像人用肉眼看到的樣子。」
目前藝術界從維梅爾的作品推測,這兩張可能是維梅爾本人,不過到現在也還沒辦法下定論。關鍵會是帽子嗎?維梅爾會是外星人嗎?(來源:Wikipedia)
在相機八字還沒一撇的年代,維梅爾的畫就用上所謂的「聚焦」、「失焦」等技術,透過巧妙安排畫中場景、物件所提供的心理暗示,不著痕跡地引導觀者的視線重點;奇異的是,相片、影片尚且會因畫面資訊太過詳細,導致我們一眼就能辨認這是「拍出來的東西」,可維梅爾的畫作卻帶給觀眾宛若與畫中人物面對面的錯覺,彷彿他們生活的瞬間遭人悄悄切下一塊,又鬼使神差地被放進畫框裡。
舉個例子好了。下圖最右邊,是維梅爾當年掛在畫室的作品《油畫藝術》;圖中左下角一把椅子正對著畫中人物,像在邀請看畫的你過來坐下;布簾半掀,激起你的偷窺慾,讓你忍不住想深入了解兩人之間的互動。
整幅畫看似是用寫實筆法記錄日常生活,但弔詭的是,畫家身前的畫架不科學的少了一支腳,女子身上沒有影子,手上的書面、書封也都是空白……畫裡的疑點還不只這些,我就不在這邊贅述了,還是先回來說說福岡吧。
透過「Re-Create」將37幅大師名畫一次看個夠
總稱自己是「維梅爾宅宅」的福岡教授,不僅想知道維梅爾平常都在做什麼、在想什麼,怎麼可以這麼厲害,也想把偶像推廣出去,讓大家看看維梅爾有多讚!
如果舉辦一個展覽,齊聚散落世界各地的37幅維梅爾畫作,透過比對畫裡畫外的故事,是不是就能讓觀眾更認識這位畫家?福岡再次發揮自己的研究實力,找出17世紀維梅爾作畫時用的筆觸、色彩,透過數位印刷技術「Re-Create」,還原37幅名畫在400多年前剛被畫好的樣子。
英文有個詞叫做「Fan Art」,中文寫成「同人作品」,意指粉絲根據自己喜歡的小說、漫畫或電影,針對原作的角色和內容創作出的延伸作品;福岡教授的「Re-Create」就有點類似這樣的粉絲創作。
「『Re-Create』不是一種複製或模仿,也不是想要清潔或修復藝術品,它不是創新的當代藝術,也不是對原本作品的重新詮釋。」希望這些作品能帶領觀眾夢迴17世紀,去認識當年名不見經傳、只會埋頭畫畫的維梅爾;福岡也期待這些作品能激起觀眾「去看原作」的慾望。
一般而言,持有原作的博物館或收藏家對於這些同人作品,要不就是嚴格禁止,要不就選擇無視;不過,也許是被他自主推廣的熱情所感動,2014年荷蘭莫里斯宮皇家美術館要展出《戴珍珠耳環的女孩》真跡時,竟邀請福岡來拍宣傳片!影片將場景佈置成他在紐約的公寓,原本應該掛著「Re-Create」複製畫的牆上,驚喜地被換成了真正的名畫。身為粉絲一路做到被官方認證,說福岡是史上最強迷弟,簡直一點都不為過。
講到這邊,大家可能開始納悶:「奇怪,怎麼今天這篇文章沒有元宇宙的點?」其實日本公益NFT平台Open Sky Blue(以下簡稱OSB)把福岡教授的「Re-Create」作品放上了區塊鏈,製作成「Re-create of Vermeer」系列NFT啦!
前面有說到,想要一次看完維梅爾37幅真跡實非易事,除了地理上間隔遙遠,也因為每幅畫作都有400多年歷史,如今一天只有比一天脆弱、變質。福岡教授的「Re-Create」本意就是留住時間,將名畫最初的樣貌呈現在眾人眼前,這概念在「Re-create of Vermeer」系列NFT裡昇華,結合名為「時空跳躍協議」的區塊鏈技術,37幅「Re-Create」作品得以在元宇宙中呈現出歲月的變化。
可以隨心決定名畫於400年前剛誕生的新品樣貌,抑或隨著歷史自然發酵出韻味的古樸模樣,甚至預見它在未來300年後的狀態,是這系列NFT最有趣的地方。不僅如此,OSB還跟HTC合作,推出免費的虛擬展覽「Re-create of Vermeer」,將37幅名畫放進VIVERSE的3D空間裡,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現在就去看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