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我受邀參加HTC與高雄市政府合作的「科技亞灣智慧高雄:HTC 5G獨立組網專網場域」記者會,表面上,它是一場很商用、很企業端,可能只有買股族才會感興趣的活動,但卻給了我很深的感觸和體會,請聽我娓娓道來。
所有新科技,若沒有使用情境,簡言之就是「尚未成熟」,自然對我們消費者不會有感。這的確也是5G技術碰到的難題。進入5G時代後,HTC率先針對辦公室和家庭環境推出 網路分享器5G Hub,又在2020年去年推出 5G手機HTC U20 5G,緊接著,Apple、Samsung等手機大廠也紛紛進入5G時代。但是,所謂的高傳輸、低延遲、廣連結又跟我們有何關係?
有道是「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」。在我看來,4G向5G跨越的這段現在進行式,像極了當年的2G換3G的時代。
2G換3G:披荊斬棘的道路
稍微熟悉通信網路歷史的人都知道,這類技術的發展和普及,多少都與軍事和戰爭脫不了關係。
最早的通信,是19世紀摩斯發明的電報機(是密碼的摩斯,不是漢堡的摩斯),接著貝爾發明了有線電話,實現了語音傳輸。說來有趣,我當兵時受的訓就是「無線電通信」,說起有線和無線的差別,就在於戰場架設的有線電話非常容易被竊聽,因此貝爾實驗室就為美國軍方打造了無線電通話機,當過兵的人都會熟悉的AN/PRC-77、HR-93,這些都可被視為這個時代的產物,也就是那個你說完話記得喊個「OVER」,雙方無法同時講話的0G時代。
接著,我們快速進入類比訊號的1G、數位訊號的2G,這些都已經是所謂的功能型(智障型)手機的年代,能夠讓通話的雙方同時講話,在訊號從類比轉為數位之後,也開啟了文字訊息(SMS)的功能,國際漫遊也隨之變得普遍。
就如同現在4G發展到5G,當年2G發展到3G是比較困難的。2G陪伴了一整個九〇年代,而3G網路從千禧年開始佈局,卻直到2008年,HTC推出全球首支Android手機HTC Dream,以及同年Apple的iPhone 3G發表,世界才真正進入3G時代。在這七、八年,電信業無法號召用戶改為3G方案,讓早期完成部署的歐洲電信業者元氣大傷,反而是發放牌照延遲的美國業者卻因禍得福。
3G用戶的爆增,關鍵就在於App應用程式的成熟。全球第一支安卓手機HTC Dream,上頭搭載著Google地圖、Gmail信箱、2006年被Google收購的YouTube,以及Google Play應用商店的前身Android Market;而蘋果在發表iPhone 3G的同時,App Store商店也跟著登場,今天的兩大陣營,在差不多的時間點開啟了App生態系統的新時代,這股動能,順利推動3G、4G,然後停在了現在的5G。
4G換5G:人人有機會,各個沒把握
由2G到3G的發展史看得出來,新技術固然重要,但能夠打動消費者的人,一向是整合者。雖然市面上的新手機幾乎都已經採用5G晶片,但拿5G手機卻用4G資費的比比皆是。很明顯,應用商店的動能已經遇到了。4G到5G,誰是接下來的整合者?依然會是蘋果、谷歌這些科技巨頭嗎?或者會另起新秀?好的,終於回到宏達電和高雄市政府合作的「HTC 5G獨立組網專網場域」了。
安全穩定的5G環境,能夠實現什麼?這個問題,不斷盤旋在許多科技人的大腦,經過千思萬想,有人回答「雲端遊戲」、有人回答「智慧城市」、「智慧工廠」、也有人說是「AIoT(人工智慧物聯網)」,但是,用講的誰都會,HTC實際做給你看。
用文書機玩3A大作,這是一個雲端遊戲的夢;用一體機VR實現無線串流,全世界同時登入綠洲,這就是VR玩家的夢。因此,HTC與雲達科技、優達科技、辰隆科技等台灣硬體廠商合作,在高雄VIVELAND架設「5G獨立組網專網暨邊緣雲VR場域」,採更開放、更有彈性的5G O-RAN架構,以N79頻段的SA獨立組網,提供高互動性、大流量需求的VR內容進行測試,實現多人戴著VR一體機頭顯,同時串流遊玩的目標。對「全台唯一公開讓消費者體驗5G VR場域」感興趣的人,可以自行前往高雄草衙道VIVELAND試一試。
只是,還是要提醒大家,要完成5G通信的部署,尤其是SA獨立組網,可能還要再等上一陣子。別忘了5G的限制,在地廣人稀的區域,未來可能還要得靠Elon Musk射上太空的Starlink衛星來實現全地球覆蓋。如果說,App應用商店是非用3G不可的理由,那麼非用5G不可的理由是什麼?有了高傳輸、低延遲、廣連結,AR/VR混合實境、AI人工智慧、區塊鏈技術、電動自駕車,未來會怎麼整合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