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用超越光速你也能時間旅行,打造一台VR時光機吧

前陣子,我們介紹了「帶你到未來觀光」的VR作品《A Ride in 2049》,也談論德國研究機構如何運用VR做問卷調查,並大膽延伸 將VR作為民主政治解決方案 的可能性。今天,我想多帶點科幻味兒,加入一點哲學、腦洞稍微開大一些,來,咱們來聊聊 VR時光機 的可能性吧。


時間,是一個詭異的玩意兒。每個生命,都確確實實地感受到歲月在身上留下的痕跡,照鏡子看到臉上新冒出來的皺紋、過了四十突然發現不能盡情熬夜了、器官的衰老與種種慢性疾病併發症⋯,而時間,卻又是人造的量測單位,曆法只不過是共識與約定,一年有春夏秋冬、12個月、365天,一天24小時、每小時60分鐘、每分鐘60秒這樣的單位而已。

但是,將時間尺度拿到太空或者其他星球上,就無法一體適用。畢竟,每個行星公轉一圈的時間都不同。時間是既實在,又如此虛幻的東西,理論物理學家卡洛羅威利(Carlo Rovelli)在他的著作《時間的秩序》(The Order of Time)精確地描述:

「在描述世界機制的基本法則中,過去與未來之間的差異,就和因與果、記憶與希望、遺憾與意圖之間沒什麼差別。」


雖說,時間只對生物有意義,但人類窮極一生所追求的,也就是超越生物性如此而已。時間對我們的限制,反映在人類對超越生死的渴望,比如始皇帝派徐福去尋找長生不老藥,或是對往事的遺憾,因此時光機與時間旅行的概念,才會不斷成為科幻作品翻玩的元素。

這讓我不禁想到Netflix的熱門影集《闇》(Dark),有看的人應該都有「誰超頻了我的大腦」的感覺,被複雜的人物關係和時間線搞得昏頭轉向。

「時間會常伴著你,不論你去哪裡,你都帶著它,它也會如影隨形跟著你,它能看見或聽見你的所做所言。」 — — 《闇》(Dark)

《闇》的時間觀頗有趣,談到時間旅行的科幻作品,要嘛嚴格遵守著因果關係,要嘛就完全忽視它,用「一個選擇創造一個新時間軸」的平行宇宙來自圓其說。將因果關係玩得非常徹底的《闇》,就是翻轉了祖父悖論(如果我回到過去,殺死了我的祖父,那我便不存在,試問誰殺了我祖父?),讓過去與未來不是一者為因、一者為果,而是既因也果,因為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者環環相扣,形成了因果迴圈,過去既能影響未來,而未來也可影響過去。然後,我最不喜歡的第三季加入了平行宇宙,來個時間錯亂大亂鬥。

但我仔細想了想,《闇》是新鮮,但又是老梗就是好梗的「新瓶裝老酒」。希臘悲劇夠老了吧?《闇》用「時間旅人」來呈現希臘悲劇用的「預言」,來凸顯「你現在的抉擇,都將與伊底帕斯同樣徒勞無功」這樣的宿命論罷了。

聊了半天,還是拉回主題,來聊聊VR時光機吧。


VR時光機,並不是一個真的能「帶著我們穿越時空」的時光機,而是一個類似「模擬器」的時光機。過去,是一切已經發生的事,而未來,是受制於因果關係但尚未發生的事,過去代表了「記憶」,而未來代表了「想像」,而想像,就是基於記憶的預測,因此,VR時光機就是一個能夠協助「現在」進行預測的機器。

如果我們想預測未來,我們就得先儲存一切已經發生的數據,再對所有的潛在可能發生的情境進行模擬,就好像股民用股票走勢來預測趨勢一樣。

這麼比喻吧。你的智慧型手機,每天都將個人資訊備份在雲端上,包括App商店下載的應用程式、Map的移動軌跡、相簿裡的照片⋯。現在,手機已經能預測你是不是正準備出門上班、提醒你今天的天氣、甚至推薦你Uber Eats想叫哪間外送。所以,想實現VR時光機,就得先備份每一件全世界發生的大小事,如此才能使用VR時光機進行人生瞬間的「回放」,進而推測你未來的人生軌跡。嗯,如果你是《權力遊戲》的粉絲,我舉一個應該會讓你更好意會的例子:擁有世界記憶的「三眼烏鴉」,就是VR時光機的實現。

先不論客觀上需要克服多少技術問題,那是未來的事,也不管倫理和法律涉及的個人隱私問題,那也不在這次的討論之中。如果每個人都是三眼烏鴉,擁有世界的記憶,又能透過VR和電腦運算來輔助每一個人生選擇和決策,那麼,某種程度上你就擁有了穿越到未來的能力——至少,你可以透過VR看到每一種可能會發生的情境。


終於要講到結論了:其實,我們都活在虛擬實境裡。

有定期收看老高與小茉的五歲抬頭觀眾們,一定都對這個論調很熟悉。但我想更進一步,介紹一個VR世界的哲學辯證給各位認識,也就是由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(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)的當代哲學家尼克博斯特倫(Nick Bostrom)所提出的「模擬假說」(Simulation Hypothesis)。

2003年,尼克博斯特倫寫了《你活在一個電腦模擬裡嗎?》(ARE YOU LIVING IN A COMPUTER SIMULATION?)這篇論文,認為包含宇宙、地球、人類,一切我們所認知的現實,都是超級電腦程式模擬的結果。這樣的觀點一點也不稀奇,不說老高粉了,就連看過《駭客任務》知道紅藥丸、藍藥丸、母體的人都提得出來。只是,這篇論文的論證方式很有趣,尼克博斯特倫是以「真實世界或虛擬世界哪一個的機率高」的方式來論證這個假說。

論文一開頭,尼克博斯特倫就提供了一個「是不是活在電腦模擬」的思考框架,以下三種可能必定有其中一項為真:

  1. 任何高等智慧生命都會在研發出電腦模擬技術之前滅絕。
  2. 任何擁有電腦模擬技術的高等智慧生命都對使用這項技術沒有興趣。
  3. 我們很有可能活在某一個高等智慧生命的電腦模擬裡。

看到這裡,大家應該發現了所謂的「VR時光機」,就是電腦模擬的虛擬實境世界。假設,你認為「擁有世界的記憶、人人都是三眼烏鴉」這樣的科技發展是終究會發生的,那代表了「第一點為真」的機率不大;而假設你認為人類不可能抵抗「使用VR時光機來窺探過去與未來」的慾望,那代表了「第二點為真」的機率也不大。那麼,為真的就是第三點了。假設,我們真的有哪一天能夠實現VR時光機,那我們也很有可能只是高等外星人(或是神、上帝⋯任何你想稱呼的名字)VR時光機裡的程式碼,是的,結論就是——我們都活在虛擬實境裡。

訂閱電子報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