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場VR眼鏡冥想之旅,VIVE Flow能讓我靈性提升嗎?

隨著科技與醫療的發展,我們都以為生活能夠更加輕鬆,或是終有一天機器將取代我們的工作,人類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(?)

然而,近幾年來,憂鬱、焦慮、自律神經失調等各項身心症狀,卻成為了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,全球有超過3.5億人罹患憂鬱症,在影響全球人口的三大疾病中名列第二,WHO也預測2030年其影響程度將超越癌症。對於醫療體系而言,這是一個十分棘手的難題。世界衛生組織在上週發布的《Mental Health ATLAS 2020》報告顯示,過去幾年大多數國家用於精神衛生領域的預算比例幾乎沒有變化,全球身心健康問題人口能妥當獲得醫療照護的依然不到50%。

看不見、摸不著的身心健康議題,經常在醫療上、社會上,甚至是個人身上都時常被忽視。即便沒有實際被診斷出疾病,大家的身邊也有不少人困於壓力和焦慮狀態,再加上疫情的肆虐,日常生活各層面的動盪不安,身心病症的討論也更加浮出檯面。除了專業的醫療,更需要追本溯源的了解壓力與焦慮來源,不過這些結構性的問題,一時半刻難以解決,認真要談的話,天又要黑一半。

回歸到個人,種種研究經常將矛頭指向科技產品和社群平台的濫用,科技成癮、注意力渙散、資訊焦慮等各種問題,進而影響人們的身心狀況。然而,身為一個天天要被資訊追著跑的現代人,我們不可能全然排斥科技產品。只能說,現在悲觀太早,還是有許多方法可以讓人拿回身心的主導權。今天想和大家來聊聊時下正夯的正念(Mindfulness),還有這些概念與應用要如何與VR結合,讓我們一起Go with the Flow~


說到「正念」這個詞,你會想到什麼?是積極樂觀、失控的正向思考,還是一些很玄秘的理念?讓我們先跳脫容易讓人誤解的中文翻譯,把「mindfulness」拆開來看。它是由形容詞「mindful」而來,原意是留意、留心或用心,加上「ness」就變成一個新單字。mindfulness是一個名詞、一種狀態,是一種「保持留心的狀態」,而不是中文字面意義上的「正確的念頭」或「正向的心念」。

聽起來很像上瑜伽課時老師會教你的那一套,的確,「正念」與禪學、冥想有極大的淵源。在1960年代,正念減壓法(Mindfulness-Based Stress Reduction, MBSR)的創始者卡巴金博士(Jon Kabat-Zinn, Ph.D.)在麻省理工學院念書時,因緣際會在校園中接觸到了一場禪師的冥想講座。爾後,卡巴金開始靜坐冥想的習慣,並發現這對自己的身心有極大的幫助。

在1979年,他創建了正念減壓法,將正念正式帶向西方主流社會,對他而言,「正念是有意的、不加評判的去覺察當下」。有點像是佛家的「內觀」,時時刻刻保持對內在的觀照,從身體動作、情緒、意念想法等,並以開放、接納、不評判的態度,客觀的看待自身的身心狀態,更進一步覺察外在的世界。

不同於過往心理學的「矯正」觀點 — — 僅關注於要改善症狀,將一個個疾病視為外侮,試圖讓「病人」恢復到「正常」的狀態。相反地,正念更關注於你是否能夠覺察、發現,並且接受當下的狀態。

嚴格定義下的正念減壓法是一個為期八週的課程,訓練內容大致上包含「吃葡萄乾的練習」(不要意外,就是葡萄乾)、身體掃描、觀息呼吸、步行冥想等。

人們的心靈逐漸變得麻木,這正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覺醒。

(People are losing their minds. That is what we need to wake up to.)

— — Jon Kabat-Zinn

一開始,正念減壓法經常用於慢性病患的疼痛舒緩,後來經過長期的研究和證明,正念療法對於憂鬱症、焦慮症、恐慌症等身心症狀上都有極大的幫助,如今,正念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和情境之下,透過自我調節改變生理機制的運作模式,同時強化心理彈性,達成生理與心理上的正向循環。

我會接觸到正念練習是從瑜伽開始的,由於容易焦慮、高敏感的性格,又因為後來的工作壓力和資訊焦慮,進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、失眠等問題。原本也不以為意,直到日常生活真的受到影響,才透過正念練習中的呼吸冥想,試圖改善。

不過,在實際的練習中,要人平白無故的「進行一個放鬆的動作」不是一件易事。我在第一次接觸正念練習時,引導人要我想像一些情景,當下我實在難以投入。如果你也是容易焦慮的人,就明白那種強調「不做什麼」(non-doing)的當下,滿滿的雜念反而會在這時趁虛而入的失控感受。

現在想想,如果能用VR的沉浸感與臨現感特性作為輔助,也許能讓正在進行正念練習的人更加專注於當下,隨著引導進入不同的情境。

不少醫療體系和研究單位也發現了VR應用的助益,像是在《The Efficacy of a Virtual Reality-Based Mindfulness Intervention》研究中,比較了「純粹以聲音引導的正念訓練」和「加入VR輔助」的差異,事實證明加入VR輔助確實能夠大幅提升正念效果與品質。而在密西根大學近期的研究中,更是透過VR搭配正念呼吸冥想,達到止痛作用,有效減緩藥物的使用。


即便如此,VR頭顯仍舊有它的痛點,像是重量太重、舒適度不夠、穿脫不易、機動性不高,受到的時間、空間限制有點多,試想真的要拿來冥想、放鬆其實蠻難的。

HTC剛發表的VIVE Flow,僅僅189g重的VR眼鏡,相較一般頭顯約500g上下的重量,輕巧、易攜帶,再加上用手機連接操作的便利性,補足了這一塊缺口,讓大家對於VR的使用場景能有更多想像,也許未來戴著VIVE Flow做瑜伽也不是問題。

HTC的確也將VIVE Flow定位為一款「能夠增進使用者身心健康」的產品,而不是大家以往認知的VR=玩遊戲。在應用商店的內容取向上,也可以看到很多冥想、放鬆、創作等有趣的應用。

在實際試過一些內容之後,著實讓人大開眼界。像是剛獲得大筆融資的VR冥想平台TRIPP,被譽為「It’s like meditation meets a video game meets a Happy Pill!」透過模擬冥想時會有的畫面,隨著聲音與視覺效果的引導,輕易的把人帶到另一個世界裡(?),比想像中還快速的達到內在平靜,對於容易放棄的冥想初心者而言,絕對是一大福音。

另一款值得推薦的是Nature Treks VR,雖然它沒有主打冥想,但光是想到能在大自然中自由探索,就夠放鬆了吧~實際體驗下來,不僅體感流暢、場景多元,從非洲大草原、沙灘、深海到外太空,每個場景都有獨特的互動模式,能夠調節天氣、日夜,種種樹、種種花。走到一個喜歡的地方,選擇一個完美的角度,把能量開到滿(真的有這個功能),你就能坐下來冥想、瑜珈、或是就只是什麼都不做的發呆。

在你最不敢踏足的洞穴中,就藏著你所追尋的寶藏。

(The cave you fear to enter holds the treasure you seek.)

— — Joseph Campbell

現在,只要戴上VR眼鏡,就能隨時隨地展開前所未有的旅程。無論在辦公室的午休時間、尖峰時段的通勤路上,還是結束了一天癱倒在床上,靜下心來,體驗VR的沉浸感受,讓呼吸吐息逐漸清晰,讓身心全意投入。今天, 我感覺又離自己更近了一點。

訂閱電子報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