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真名實姓》,一本超前預言現代網路的科幻小說

回顧今年看到的科技新聞,從腦機接口太空旅遊,到最近被廣泛討論的元宇宙(Metaverse),用一句話概括尼尼心得,那就是:「科幻小說寫的都是真的!」應該也不只我這樣想,自從大家開始談元宇宙之後,想要看作為概念起源的賽博龐克小說《潰雪》(Snow Crash),都得在圖書館預約網排隊好幾週。

談到科幻作品對社會的真實影響,美國數學兼計算機科學家Vernor Vinge在1980年代早期,當電腦介面還是一堆文字、網際網路還沒成型的時候,出版的科幻小說《真名實姓》(True Names)著實讓人大開眼界;故事預言了網際網路的誕生,更催生了無政府狀態、超人類主義,更暗示日後的「奇點迫近」,也引起VR、人工智慧、加密產業先行者們的熱烈討論。

《真名實姓》出版於1981年,提出「另一層面」(Other Plane)對應後來《神經喚術士》的「賽博空間」(Cyberspace)、《潰雪》的魅它域(Metaverse)。(來源:Goodreads


人類又再次迎來魔法時代

在任何一項足夠先進的技術和魔法之間,我們無法做出區分。
 
Any sufficiently advanced technology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magic.
 — — 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

科幻文學三巨頭之一的克拉克,曾經在他提出的克拉克三大定律(Clarke’s three laws)裡說明過科技與魔法之間的模糊性。《真名實姓》的基本設定也建立於此。

《真名實姓》描繪一個全球網路化的社會,而網路是讓想像成真的魔法世界。在古代西方魔法文化中,「真名實姓」是每個巫師(warlocks)最珍貴的秘密,一旦名字被掌握,就等同性命被別人拿捏在手裡;同樣的道理,也適用於現在網路時代的匿名上,駭客最怕個資外洩、酸民最怕被肉搜到,導致警察找上門。

故事主角Mr. Slippery,正是那個被美國政府發現真名實姓的巫師/駭客。他在現實和網路裡都活得太高調,以致遭到政府脅迫成為線人,要他臥底到所屬的駭客組織「巫師會」,調查成員Mailman的犯罪行動,卻意外地捲入一場攸關國家、甚至是人類存亡的「元宇宙」大戰中。


電腦不只選花生,還幫忙決定國家政策

三十年來,政府的運轉以自動化的中央計劃系統為基礎,決策運籌越來越依賴電腦程式,這些程式直接調用數據,分配資源,提出立法建議,勾畫軍事戰略。 — — 《真名實姓》 P. 150

國家計劃依賴電腦運算,而駭客如「巫師會」正當道,這些人對於駭入政府機關取得數據,也多表現出「不是做不到,只是嫌麻煩」的態度,想想不禁替劇情中的政治情況感到緊張,如果系統遭有心人竄改該怎麼辦?

這有心人,就是《真名實姓》的反派Mailman。對主角Mr. Slippery來說,政府機關掌握他的真名實姓,為了保護在現實生活的肉身,他不得不參與調查、進而阻止Mailman的計劃;然而在網路空間中,Mailman的視線彷彿無所不在,威脅性超越國家安全的層級,區區人類能這麼神通廣大嗎?

政府掌握著多少資料,如果流出又該有多危險?(來源:wikia.org


人類該如何打敗比自己強大的敵人?

他啟動處理器陣列,仰坐進他最喜愛的那把椅子裡,然後仔細地將五個腦關電極貼在頭部。長長的幾分鐘過去了,什麼都沒有發生。想進入「另一層面」必須達到某種程度的忘我狀態…… — — 《真名實姓》P. 153

在《真名實姓》裡連上元宇宙/魔法世界的方式,可以看到使用者將自己的意識與網路連接,透過腦機介面,Mr. Slippery直接將網路的所有資訊納入腦海,並且用「小說家」(他在現實世界的職業)獨有的想像與創造力來對抗Mailman。

2016年Elon Musk創立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時表示,人類面臨被人工智慧機器超越的風險,但如果人腦能通過與電腦連接得到增強,「我們就能夠加入這一旅程」。嗯,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呢?這不就是《駭客任務》的劇情嗎?意識的數位化,會是解方嗎?


加密新世界

前面提到,Mr. Slippery被發現真名實姓,被政府和其他駭客/網友緊盯,落入性命堪憂的困境;想在網路上安心走跳,加密技術是必備條件。密碼龐克(Cryptopunk)大佬Timothy May讀完《真名實姓》後深受影響,這本書為他在1988年提出的《加密無政府主義宣言》提供思路,透過加密技術支援的匿名交流,人民才能從政府手中奪回隱私、進而削弱政府的控制權。

基於上述理念,Timothy May在1992年組成虛擬社群「密碼龐克」,成員在匿名郵件轉發服務的支援之下,基於他們「運用強加密來保護個資與隱私」的宗旨,進行完全匿名且去中心化的密碼學討論;發明比特幣的中本聰、維基解密的創辦人Julian Assange、BitTorrent程式開發者Bram Cohen都曾是「密碼龐克」的一份子。


具現化之術

《真名實姓》作為最早著墨於虛擬世界裡感官體驗的作品,「另一層面」可說與今天的「元宇宙」差不了太多。在「另一層面」中,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自訂外表,也能製作物件擺放在空間裡,例如「巫師會」裡的會員創造了名為Alan Turing的人工智慧NPC守衛,負責用安全性問題過濾訪客,也是在致敬圖靈本人。

作品的特別之處,是用「創造力」搭建起科學與魔法的橋樑,工程師用程式語言定義、建構物件,無異於巫師用魔法唸咒語就能變出東西;巫師用「水晶」來獲得巨大的魔法,而今天的半導體都是晶體,我們也透過液晶顯示器工作。這讓我聯想到,人類開始懂得運用語言的同時,也同時開始定義自身對世界的認知,Vernor Vinge想到這一切也許是週而復始,語言不只創造了人類的魔法,也是人類升級成新人類的關鍵。


該說是「腦洞大開」,還是「高瞻遠矚」好呢?這本40年前的科幻小說,用短短的篇幅帶給我們許多虛擬世界以及人類未來的諸多思考,密碼龐克社群曾複製劇情中的經驗,欲搏得一些自由,雖然最後在2000年以解散告終,卻留下不少珍貴的網路資源和概念。

當科幻小說走入我們的生活,有人樂見其成,也有人戒慎恐懼。或許,我們可以用《2001太空漫遊》作者Arthur Clarke的話來做個總結:「要發現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,唯一的途徑是跨越這個界限,從可能跑到不可能中去。」(The only way of discovering the limits of the possible is to venture a little way past them into the impossible.)

未知的事,總是要試過才知道,對吧?

訂閱電子報

返回頂端